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二百九十四节 鼓励上市

第二百九十四节 鼓励上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捐一千万。我的工厂已经找到了卖主,我会卖了工厂,等工厂卖了,我就会回去参军,为我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我的父亲已经战死,我的两个哥哥,也已经走上了战场,我没有任何理由独自苟活,这是耻辱!”

年轻人确实有慷慨激昂的理由。

杨潮也不由看向了这个少年,这是一家大型齿轮工厂的继承人,他们父子四人都是最好的技术工人,抵押了在德国的祖传产业,然后一起到青岛来创业,用贷款开办了一家齿轮厂,生意还算不错,甚至是飞艇公司的供货商,证明质量还是很过硬的。

战争中他们也发了不小的财,但是这个家族的爱国情绪显然太热烈了,他四十岁的父亲先走,把工厂留给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也就是现在这个家伙,才十六岁,在两个哥哥也相继回国,将工厂交给他的时候,他竟然要把工厂给卖了,然后也回国参战。

瓦德尔这时候站起来,从杨潮旁边走过,走向那个孩子,跟那孩子握手,然后将他请上拍卖台,邀请他做演讲。

少年情绪激动的发表了一番演讲,无非就是愿意为祖国牺牲一切,同时他也不要杨潮那件漂亮的钻石项链,他最后又捐出来,让另一个德国富豪五十万两买走了。

不过德国人变卖资产的情况,让杨潮开始留心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了,已经有数家德资企业变卖了资产。

此时的东北冰天雪地。

中国国防军肃清了从海兰泡到海森崴一带所有的日军后,停止了军事行动进行休整。

俄国人则将赤塔一带的日本人全都赶走了事,然后他们转头向西,攻占了托木斯克等乌拉尔几个被布什维克赤卫队控制的城市,现在赤卫队依然是一群乌合之众,全都是想要涨工资的工人,想要分地的农民,不想打仗的逃兵,跟被科尔尼洛夫强硬手段统合起来。武装着中国武器的精锐之师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俄军只是在赤塔留下了几万人防御,前锋已经推进到了鄂木斯克,正向秋明挺进,他们打算今年深冬大雪之前。将乌拉尔以东地区的赤卫队全部肃清,明年就进入欧洲作战。

协约国对斯托雷平政府评定国内叛乱的信心很足,因为现在的弗拉基米尔政府风雨飘摇,黑海的邓尼金,伏尔加河的哥萨克首领克拉斯诺夫。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朝俄国进攻,他们认定几个月之内就能打败弗拉基米尔的赤卫队。

至于结束了索姆河战役之后,正虎视眈眈的德军,协约国则没人欢迎他们,他们更希望德国调集兵力进攻俄国之前,他们能将俄国反叛势力消灭,将德军引入俄国腹地倒也是一件不错的主意。

但一切都得等明年了,因为12月初的一场大雪,让西伯利亚方向的攻击戛然而止。俄军主力退守鄂木斯克猫冬。

相比北方的冰天雪地,山东,准确的说是青岛的温度则持续升高,当然不是气温,而是德国人的爱国热情。

在那个叫做伦茨的德国少年卖工厂支持国家之后,德国人掀起了一轮变卖资产的热潮,德国人大量卖出自己手里的资产,用来购买德国在青岛私下发放的债券,德国人又用筹集来的钱采购物资,尤其是粮食和青霉素。

德国的粮食减产确实很严重。如果没有外援,这个冬天因为饥饿而死的人,怕得有数十万人。

为了让德国人吃饱,至少是饿不死。每个月都得运输1百万吨粮食,这很不容易。

杨潮的大型飞艇,载重量在300吨以上的飞艇,总数只有2千多艘,而一艘飞艇往返德国一趟基本上就是半个月时间,一艘飞艇一个月也就运输600多吨物资而已。要运输100万吨物资,至少得1600艘大型飞艇。

杨潮当然不可能将1千多艘大型飞艇都投入到对德运输中,他只调动了1千艘大飞艇,这些飞艇以平均300吨的载重,低空飞行,也不能飞高了,飞高了装不了那么多东西,几乎是饱和负重飞向欧洲。

而且不能去德国,直接在德国占领的华沙火车站卸货,这样缩短了距离,让一艘飞艇一个月可以多飞半趟增加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就这样只要天空不下雪,杨潮就全力运输,勉强保证德国人的粮食供应。

来自中国的大米、面粉、玉米让德国人的这个冬天不再是芜菁之冬,他们吃着中国麦粉烤出来的面包、米饭和窝窝头,就着大头菜,这应该是大头菜之冬。

如此大规模的向德国出口粮食,让英国人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杨潮表明这不是军事物资,这只是为了让德国人不饿死,是人道主义救援,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而且很不人道,甚至发动报纸讨伐了一轮英国人。

德国人推波助澜,把英国封锁的恶劣事迹拉到国际社会上,大量的德国营养不良的孩子,因饥饿而早夭的孩童照片发到报纸上,还是得到了许多的同情的。

就连一直在鼓动对德宣战论调的美国财团们,也被这一股舆论逆流搞的有些被动。

同时更是激发了一轮青岛人卖工厂筹资的热潮,当然卖工厂的主要还是那些没有背景,单打独斗的家族企业,克虏伯这样的巨头是不可能卖掉赚钱的工厂的,他们的道德观跟普通人不一样,这些商人已经进化到了贩卖死亡的阶段,只要能盈利,他们才不管其他呢,战争之后克虏伯甚至还向侵犯了他们手榴弹保险装置专利的英国军火商维克斯提出了诉讼,最后得到了一座工厂的赔偿。

但是德国普通工厂主的卖厂热情,越发让杨潮担心了,虽然华人资本家也参与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工厂的收购,但是还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被烟台那批同样发了战争财的美国资本家收购了。

美国人可不容易离开中国,杨潮感到很棘手,要是让这些美国人收购太多德国工厂,对中国的工业控制就太厉害了。

跟德国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杨潮还是很清楚工业力量控制在外人手里的危害的。德国人动不动就不配合,消极怠工,ba工等等,控制在美国人手里的话。谁敢保证,将来中国跟美国发生冲突,美资工厂会不会闹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